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。疫情當下,今年這一天意義尤為不同。在這場戰“疫”中,涌現出無數的凡人英雄,以血肉之軀抗擊著疫魔,踐行著雷鋒精神的真諦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,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,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,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,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,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。
一滴水、一顆釘、一束光,雷鋒從未遠去,一直都在。
從遼寧到湖北,跨越半個中國,當代雷鋒郭明義愛心團隊的一支小分隊組織6輛客運大巴,裝了30噸水果、10噸雞蛋,歷經3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,來到武漢。
“再苦也值得!”將這些物資先后送到雷神山醫院、武昌方艙醫院后,志愿者趙鵬飛說,“我們就想多盡一份力,給醫生護士和患者們補充點營養。”
雷鋒說,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,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。
一名志愿者就像是一滴水。人們看到,涓滴之水正匯成江河,涌向大海。
在雷鋒的家鄉———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,46歲的早教托幼機構老師劉建華是一名“臨時媽媽”。
春節期間,3歲小男孩桐桐的父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療。桐桐雖然4次檢測均為陰性,但也必須隔離。
2月6日,一封招募“臨時媽媽”的求助信由望城區婦聯發出。不到半小時,20多人主動報名,劉建華就是其中之一。
在取得桐桐父母同意后,她帶著“兒子”住進了隔離點。解除隔離后,由于桐桐父母還在治療,她又將“兒子”接回了家。
“3歲大的孩子沒人管可不行,”劉建華說,“雷鋒的家鄉要給雷鋒精神添光增彩,我是一名學雷鋒志愿者,這是應該做的。”
一滴水流動著另一滴水,一朵云推動著另一朵云。
在四川汶川,經歷了2008年大地震的佘沙,如今是一名護士,她從大年三十開始,兩次主動請戰到武漢“報恩”;在雪域西藏,曾在湖北求學9年的旦增旺姆,以個人及其親屬所屬公司名義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款40萬元……
涓滴成河,靜水深流。沒有豪言壯語,沒有英雄壯舉,千千萬萬“一滴水”正匯聚成我們戰勝疫情不竭的力量源泉。徐偉